笔尖触碰到纸张的瞬间,凌霜的大脑如同最高效的计算机开始运转。
目光扫过第一道选择题,题干信息被瞬间提取、分析、演算,答案几乎同步得出。
A。
她没有丝毫停顿,笔尖流畅地移动到下一题。
函数图像、数列规律、立体几何……这些对原主而言可能己经变得艰涩的知识,在凌霜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面前,如同1+1=2般简单。
她不是在“解题”,更像是在“核对”早己印在脑中的答案。
周围的同学还在苦思冥想,偶尔传来几声焦虑的叹息或草稿纸的摩擦声。
凌霜的异常很快就引起了注意。
她答题的速度太快了!
选择题和填空题几乎是一眼看过就写下答案,中间没有任何演算的过程。
这在她过去半年“学渣”的表现衬托下,显得格外诡异。
“她是在破罐子破摔,乱写吧?”
“肯定是,估计是睡懵了。”
细碎的议论声隐隐传来,带着毫不掩饰的嘲讽和看笑话的心态。
凌霜能清晰地“看到”,那几个议论她的同学,身上散发出的光晕变成了代表着“幸灾乐祸”的浅橙色。
她对此毫无反应。
情感于她而言,目前只是需要收集的“数据”和“能量”。
外界的干扰,无法影响她执行任务的效率。
很快,她来到了解答题部分。
这需要书写步骤。
凌霜的笔依旧没有停顿,一行行简洁、精准、如同印刷体般的数学符号和推理过程流淌而出。
她的逻辑严密到令人发指,没有任何多余的废话,每一步都首指核心。
讲台上的张老师眉头越皱越紧。
他自然也注意到了凌霜的“异常”。
作为数学老师,他太清楚这套试卷的难度,即便是年级第一,也不可能做到如此不加思考、行云流水。
他站起身,假装巡视,慢慢地踱步到凌霜身边。
然后,他的脚步停住了。
目光落在凌霜的答题卡上,那工整得可怕的书写,那简洁到极致的解题步骤,尤其是最后一道压轴的函数与导数综合题,凌霜采用的竟然是一种连他都需要思考片刻才能理解的、极为巧妙的逆向构造解法!
这……这怎么可能?!
张老师脸上的不满和怀疑瞬间凝固,转而变成了极大的震惊。
他忍不住推了推眼镜,弯下腰,仔细地审视着凌霜的解题过程。
完美!
挑不出任何毛病!
甚至比标准答案给出的解法更加精妙!
凌霜能“看到”,张老师头顶的光晕颜色,正从深灰色,迅速转变为代表“惊讶”的亮黄色,其中甚至夹杂了一丝“难以置信”的蓝色。
她依旧没有抬头,专注于最后一步的书写。
当最后一个句点落下,她平静地放下笔。
距离考试结束,还有十五分钟。
她开始闭目养神,在脑海中调出系统界面。
主线任务:重回年级前十(进行中)情感能量收集:惊之碎片(3/10)看来,刚才张老师和部分同学的震惊情绪,己经为她提供了初步的能量积累。
铃声响起,考试结束。
凌霜在张老师复杂难言的目光中,平静地交上了写得满满当当的答题卷。
身后,是无数道或惊疑、或嫉妒、或依旧不屑的目光。
她知道,这仅仅是开始。
扭转一个固化的形象,一次考试的成绩还远远不够。
但,这是最优解的第一步。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