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彩小说尽在悦众小说!手机版

悦众小说 > > 律途:正义的千面陈砚周明远完整版在线阅读_陈砚周明远完整版阅读

律途:正义的千面陈砚周明远完整版在线阅读_陈砚周明远完整版阅读

莫胡赦 著

都市小说完结

主角是陈砚周明远的都市小说《律途:正义的千面》,是近期深得读者青睐的一篇都市小说,作者“莫胡赦”所著,主要讲述的是:正义是农民工拿到工资时的笑,是冤案者出狱时的阳光,是年轻人懂法后避开陷阱的从容——它有千张面孔,藏在每一个法律人‘不放弃’的坚持里。”

主角:陈砚,周明远   更新:2025-10-10 19:36:09

继续看书
分享到:

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

晨光透过律所的百叶窗,在地板上投下细碎的光斑。

陈砚顶着黑眼圈坐在工位前,面前摊着两摞案卷——左边是整理好的十九本旧案卷,每本都贴了便签,标清了案由和争议焦点;右边是单独放着的张建国案,封面被他摩挲得有点发皱,那行“当事人仍在申诉”的铅笔字,在晨光里格外扎眼。

他昨晚熬到两点,不仅整理完了案卷,还特意查了2014年的《工伤保险条例》——按当时的标准,十级伤残的一次性补助金应为“本人工资×7个月”,就算张建国的工资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1600元算,也该有11200元,可判决里写的是18000元,数字对不上不说,案卷里连“本人工资证明”都没有。

更奇怪的是,法院判决生效日期是2014年12月,可张建国2015年3月还在申诉“未收到赔偿款”,这三个月里到底出了什么事?

陈砚把张建国案的疑点一条条记在笔记本上,刚想起身去找周明远,就见周明远拿着一叠厚厚的文件从办公室出来,径首走到他面前。

“整理完了?”

周明远扫了眼左边的案卷,指尖在最上面一本的便签上碰了碰。

“整理完了,周律师。”

陈砚赶紧站起来,把笔记本递过去,“这是每本案卷的争议焦点总结,还有……张建国那本案子,我发现几个疑点,想跟您说说。”

周明远没接笔记本,反而把手里的文件放在陈砚桌上。

文件封皮上印着“A公司商标咨询项目”,右上角贴着一张黄色便签,写着“服务费:5万元”。

“先看这个。”

周明远的声音很淡,“A公司是我们的老客户,下周要做商标续展,还想排查一下同类商标的侵权风险。

你今天把他们的商标清单整理出来,对比一下最近三年的商标注册数据库,把可能构成侵权近似的标出来,下班前给我。”

陈砚的手僵在半空,笔记本还没递出去。

他指了指右边的张建国案:“周律师,张建国那个工伤案……判决金额不对,而且他没收到赔偿款,是不是该跟进一下?”

周明远低头喝了口咖啡,抬眼时眼神里带着点不易察觉的疲惫:“陈砚,你是应届生,可能还没搞懂律所的规矩。”

他指了指A公司的文件,“这是付费项目,5万块的服务费,能覆盖律所半个月的房租。

张建国的案子呢?

十年前的旧案,过了申请执行时效,就算他没收到钱,现在也没法走法律程序了——而且,他没付过律师费。”

“可他是农民工,要是拿不到赔偿款……”陈砚还想争辩,话没说完就被周明远打断。

“我知道他难。”

周明远的声音沉了点,“启明所开了三十年,我见过比他更难的当事人——有被欠薪三年的,有车祸后没人管的,还有被家暴不敢离婚的。

但律所不是慈善机构,我们要给律师发工资,要交房租,要交税。

你要是想做公益,可以去法律援助中心,那里有政府补贴。

在这儿,先把付费客户的事做好,这是本分。”

陈砚攥着笔记本的指尖泛白。

他想起大学时老师说的“法律人的社会责任”,可此刻周明远的话像一盆冷水,浇得他有点发懵——原来“帮人”也要看“能不能赚钱”,原来法律实务里,还有“本分”和“理想”的分界线。

“那……张建国的案子就不管了?”

他的声音有点轻,带着点不甘心。

周明远看了他一眼,拿起张建国的案卷翻了两页,又放回去:“不是不管,是‘先放一放’。

等你把手头的商事案做完,要是还有时间,再去查执行时效的问题。

现在,优先做A公司的事。”

说完,周明远转身回了办公室,留下陈砚站在原地,手里的笔记本还没打开。

办公区里传来其他律师打电话的声音,“这个合同条款要改,不然风险太大客户那边催得紧,下午就得给方案”,那些声音裹着“服务费风险客户需求”,像一张网,把他心里的“疑问”缠得紧紧的。

陈砚坐回椅子上,盯着A公司的文件封面,却怎么也看不进去。

他拿起张建国的案卷,翻到原告信息栏——那个模糊的手机号,最后两位是“3”和“8”,中间的数字是“138****5638”。

他犹豫了一下,拿出手机,试着在拨号键盘上按了这串数字,手指悬在“拨打”键上,迟迟没按下去。

按下去,万一打通了,该说什么?

说“我是启明所的实习律师,十年前你的案子可能有问题”?

可周明远刚说“先放一放”,他这么做,算不算违反“本分”?

不按下去,心里又像堵着块石头。

他想起案卷里张建国的工伤鉴定书,照片上的右手食指肿得发亮,鉴定意见里写着“活动功能部分丧失”——一个靠手吃饭的农民工,断了手指,没拿到赔偿,这十年是怎么过的?

陈砚深吸一口气,闭上眼,按下了拨打键。

电话响了三声,没人接。

他心里松了口气,又有点失落,正想挂掉,那边突然传来一个沙哑的声音,带着点疲惫:“喂?

谁啊?”

陈砚的心跳猛地快了起来,他清了清嗓子:“您好,请问是张建国先生吗?

我是启明律师事务所的实习律师,叫陈砚。

想跟您了解一下……十年前您和盛达建筑公司的工伤纠纷案子。”

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,然后传来一阵咳嗽声,咳得很用力,像是要把肺咳出来。

过了好一会儿,张建国的声音才又传过来,带着点不敢信:“启明所?

十年前的案子?

你们……怎么突然找我了?”

“我整理旧案卷的时候,看到了您的案子,发现有些疑问,想跟您确认一下。”

陈砚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平稳,“法院当时判了盛达公司给您18000元赔偿款,您后来收到了吗?”

又是一阵沉默。

陈砚能听到电话那头的风声,还有远处传来的工地噪音。

过了一会儿,张建国的声音低了下去,带着点哽咽:“没收到。

判了之后,盛达公司说‘没钱’,我去法院申请执行,法官说‘公司账户里没财产’,让我等。

我等了半年,再去问,法官说‘执行时效过了,没法再追了’。”

陈砚攥着手机的手紧了紧:“那您的手……后来怎么样了?”

“还能怎么样?”

张建国笑了一声,笑得比哭还难听,“断了的手指没接好,现在弯不了,重活干不了。

这十年,只能在工地上帮人看材料,一个月挣两千多块,够自己吃饭就不错了。

我老婆前年得了糖尿病,要吃药,儿子在上高中,学费都是借的……”他的声音越来越低,最后几乎听不清。

陈砚的眼睛有点发热,他想起自己每个月的实习工资是三千块,虽然不多,但至少不用愁吃饭,不用愁家人的医药费。

而张建国,十年前因为工伤丢了工作,没拿到赔偿,这十年的日子,像是被那场官司钉在了泥里。

“张叔,”陈砚的声音有点哑,“您现在还能联系上盛达公司吗?

他们现在还在经营吗?”

“盛达公司早就改名了,老板换了人,我去年去工地找过,人家说‘跟以前的事没关系’,把我赶出来了。”

张建国叹了口气,“律师同志,我知道你是好心,可这事儿都十年了,估计也没戏了。

你要是忙,就别管我了,别耽误你的工作。”

陈砚还想说点什么,电话那头突然传来一阵嘈杂的声音,有人喊“老张,材料车到了,快过来卸车”。

张建国匆匆说了句“我先忙了,谢谢你啊”,就挂了电话。

手机里传来“嘟嘟”的忙音,陈砚握着手机,愣了好久。

办公区的空调风吹过来,带着点凉意,可他的眼眶却越来越热。

他看着桌上的A公司文件,封皮上的“5万元服务费”格外刺眼——那笔钱,够张建国付一年的医药费,够他儿子两年的学费。

这时,周明远的办公室门开了,他探出头喊:“陈砚,A公司的商标清单整理得怎么样了?

上午要给客户发初稿。”

陈砚猛地回神,赶紧把张建国的案卷塞进抽屉,拿起A公司的文件:“马上就好,周律师,上午一定发。”

周明远点点头,又缩回了办公室。

陈砚翻开A公司的商标清单,上面列着几十个商标,从“盛景”到“盛辉”,每个都要查注册状态、近似商标。

可他的目光总忍不住飘向抽屉——那本泛黄的案卷里,藏着一个农民工十年的委屈,而他手里的文件,藏着律所的“本分”。

他深吸一口气,强迫自己把注意力放在电脑屏幕上,手指在键盘上敲着,可心里的疑问却越来越清晰:“先放一放”的代价,到底是谁在承担?

是张建国的十年困境,还是他这个实习律师,第一次对“法律实务”的怀疑?

下午三点,陈砚终于把A公司的商标清单整理完,发给了周明远。

他靠在椅背上,刚想歇口气,手机突然震动了一下——是个陌生号码,归属地和张建国的手机号一样。

他心里一动,赶紧接起电话。

那边传来张建国急促的声音,带着点慌乱:“陈律师!

不好了!

我刚才在工地碰到盛达公司以前的会计,他说……他说当年公司是故意把财产转移了,就是为了不付我的赔偿款!

他还说,现在公司的老板,还是以前的那个老板,只是换了个名字!”

陈砚的心脏猛地一跳。

他攥紧手机,刚想追问细节,就听到办公区门口传来周明远的声音:“陈砚,来我办公室一趟,A公司的清单有几个问题要改。”

电话那头,张建国还在说:“陈律师,你能不能帮我查查?

那个会计说他有证据……”陈砚看着周明远的办公室门,又听着电话里张建国急切的声音,手指攥得发白——他该怎么选?

是先去改A公司的清单,还是继续听张建国说证据?

是守着“本分”,还是顺着心里的“疑问”,再往前多走一步?

他站在原地,感觉自己像站在一条岔路口,一边是清晰的“实务规则”,一边是模糊的“当事人困境”,而脚下的路,还没来得及看清方向。

网友评论

发表评论

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

资讯推荐